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一個淺談─為社會設計什麼?

標題這樣下,大概以為題目很大,很大嗎?其實可大可小,為社會設計什麼?或者有什麼值得設計去為社會做一點事?換個角度想,設計事業能成為社會企業嗎?那什麼又是社會企業呢?非營利?錯囉,是既營利又善盡社會責任的一種公司經營,可是呢,大部分的人,甚至政府機關都會把社會企業當作是非營利的私人單位。好,我們先不談社會企業,把目標拉近一點,到底,設計要負的社會責任到底有多大還是僅有一小部分?

談設計的社會責任,大概是近三、四年來最熱門的議題,可你一定以為,這一定跟服務設計通用設計一樣,是個新興議題。其實不然,早在八零年代中後期,就有英國學者開始著重於設計的反思,而提出許多懇切與不八股的建議及批判。我們都知道,現代設計的發展大約是二十世紀初期開始有著結構性的改變,從手工藝時代,進入大量模組化生產的過程,這中間有陣痛、有改變,當然正反兩方對設計與工藝的看法一直以來都是為自己的立場所辯駁。在包浩斯學校出現後,整個現代設計發展,有了教育體系的扶持,整個雛型就亦加堅固。

真正使設計重新高速發展的年代,大約是從195060年代開始,戰後大環境的穩定與大量供需市場的需求,現代主義與消費主義的兩軌齊發,造就整個八零至九零年代,設計成為歐美國家裡,最重要的經濟支柱與推手。於此同時,許多關於設計的未來發展與學術研究組織也應運而生,在過度消費主義的情況下,使許多學者關心著設計的未來究竟該如何繼續走,持續跟隨消費市場,將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奢持品、高單價、供過於求、為設計而設計、追求企業利潤、造就產品最高最大的生命周期….等。

其中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1960年代首先發難,並將個人的觀察投注於其著作「為真實世界設計:人類生態與社會變遷: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中,提出從設計的源流發展到各個環境層面中牽涉設計發展的種種已浮現的問題與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費做了一次整體性批判。並也是首次將綠色設計的概念給提出來,當然,這也是首次談論到設計與社會之間的連結以及值得去思考的一些議題。書籍出版後,曾一度被廣泛討論著,但最為可惜的是,儘管巴巴納克提出許多因為設計所造成的環境生態等各層面問題,最後卻並沒有提出任何的解決之道與改進的方向。

然而,我們還是回到了原本的思考點:到底設計與社會的關聯緊密性是如何?社會需要設計作什麼?我們該如何將設計與社會之間的連結去做最完美的詮釋與付出?於是到了九零年代英國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視覺藝術教授奈傑爾・懷特里(Nigel Whiteley寫了「為社會而設計:Design For Society」重新對巴巴納克的觀點做一梳理,並針對設計整體發展到二十世紀末期所衍生出的重要議題提出研究與解析,而懷特里最後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努力與前進的方向,這就顯然比起巴巴納克好多了。

時序進入了二十一世紀,英國為了重新振興經濟活動,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試圖重新復興那個設計蓬勃發展的八零年代。於此同時,世界的設計發展也來到一個新的里程碑,東南亞國家也逐漸進入後經濟時代,從硬建設轉為軟建設,對設計的投資越來越重視。各國開始紛紛仿效英國的創意產業構想,這不僅僅發生在東南亞國家,歐美也有許多國家投入創意產業大江大海中。〈但是關於台灣文創,恩,這裡就不提了,畢竟要寫關於台灣文創事情,可能會用罵的〉。

可問題是,世界整體經濟大部分都由已開發國家所主導,經濟發展趨緩下,在後經濟時代若想再複製一次飛躍性的成長,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眼見英國創意產業推動不見幾年光景,而各國對創意產業的推動又像無頭蒼蠅、瞎子摸象般的窘困,可以想見,想重新回到設計蓬勃發展的輝煌過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即將過去時,世界經濟再次面臨大衰退,談不上設計創意產業怎麼活了,世界生態浩劫又如何了,大家都像逃難似的,對人類的未來抱持著悲觀失望的態度。此時作為設計時代先驅的IDEO設計公司執行長提姆.布朗(Tim Brown發表了對設計重大翻轉思考的書籍「設計思考改造世界: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就在這個經濟停滯的大時代下,我們必須去明白,在後經濟時代裡,社會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提姆.布朗大概就是在此思維下,為設計的下一步重新定義,像是指引手冊般,告訴我們:「來吧,讓我們用設計為社會付出一些心力吧,別再自私的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了。」

從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花了將近三十年,走到奈傑爾・懷特里(Nigel Whiteley)這一步,又再過了近十五年的光陰,再次經歷了世界經濟大蕭條,而後,設計先驅的提姆.布朗(Tim Brown)先生,終於為巴巴納克、懷特里的批判與論點找出設計與社會的新定義:「設計的社會責任從服務做為出發點」、「善用設計思維去創造或改造這個世界」。在準備倒數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過去的此時,設計再度回歸本質、自身,與那些合於功能、能夠實際改善人類生活的新的思考議題也逐漸發酵。

提姆.布朗所要提出的概念即是:社會,就是自身的擴大;而合於功能的,就是事物合理的運作方式。於是當把擴大的自身結合了合理而有人性的運作方式並透過設計思維去建構成一個有效系統之後,顯然的,我們一開始提出的關於為社會設計什麼?或者有什麼值得設計去為社會做一點事的疑問,彷彿有了一些解答。但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到了第二個疑問,設計能成為社會企業嗎?我們說好先不談社會企業,不如想想,服務設計、通用設計的方向能走多遠,走得多穩,也許我們才有機會去思考設計能否成為社會企業的可能性。



2015/09/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