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人與物間的介質與認知

人與物之間的介質,透過大腦感知、傳導進而決策。這其中有相
當大的程度,在所見即所得的瞬間中,我們會去判斷出該如何看
待、使用以及評價所謂的「物」。所以我們去做大量的介質探討
與實驗,然後提出準則以供設計的檢核與評價。

在諸多的探討中,認知能力是一個基礎的行為因子,每個人的認
知能力不同,其背後有相當值得探討的議題,包括大腦發育程度
,後天學習的知識與個人生活經驗等。此後,即是生理行為與習
慣的養成與形成的過程。這部分不僅是認知心理學,同時也牽涉
了發展心理學。

設計往往是在細節中找答案;在別人忽略的地方去找到切入點,
細心加上創意,往往可以得到不錯的發展。但有時候,我們也時
常發現,好看與好用不一定會畫上等號,設計師認為的細節,在
大多數人的眼中是雞肋,是不必要,或是多餘的。這樣的問題,
往往是彼此的心智模型的差異,也就是說,設計者將自己的認知
模式與行為經驗判斷,在不經調查與觀察,而套入物的設計之中
,從而最終出現與大多數人判斷上的差異。

越是簡單,越不需要複雜化,而能將越複雜的,化為簡單,就不
是那麼容易的事。


原寫於2017/01/03

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設計的本質

我時常在想,現代設計還這麼年輕,不過才一個世紀之久。
這麼年輕的設計,呈現出來的樣貌,如何把人類用幾千年累
積而來的歷史文明,投以正確的呼應與感召,現在設計發展
樣貌這麼多元,每一種發展的趨勢都是正確的嗎?這本書絕
對不會是唯一的答案,但也令人好奇。

至於我們常說的《本質》又是什麼?近年面對事物變化的時
刻,大家都會說,我們自己必須先是一個人,才會是第二階
下一步的作為與角色扮演,那麼下個二十年、下個三十年,
設計又該是什麼樣的面貌呈現在你我面前?當數位科技充你
我生活中,AI就會是最後解嗎?還是就像現代設計史般,我
們終究會回到原點,但這個原點又是什麼?

就像1851年起始的美術工藝運動,我一直認為二零零八年興
起的文創就是其復刻版,我們現在又再度沈浸在美術工藝運
動裡只不過形式與工具的轉換與發展面向更為多元。想想人
類的文明發展,其實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在文明的軌道上
,找到突破與可貴之處寥及可數,但設計或許是在其寥及可
數的人類文明歷史軌道上,有那麼一點機會去做前所未聞、
劃時代的創造吧!

當然,我們必須對人類一切基礎科學抱以尊敬與學習的心態
,那也將裨使我們更加勇敢與探索的碩壯肩膀!

#設計的本質

原寫於202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