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一個爭議性的議題─論綠色設計

一個合情合理的設計應該是怎麼樣子?從構想開端、概念成形設計、開發產出到市場接受消費者的挑戰,好了!生命週期分析與盈利數字又即將決定一個產品的生與死。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間當然還有很多細節,包括概念與構想在內部被推翻與挑戰,產品設計與機構設計來回不斷的筆戰,甚至當面挑釁、質疑等各種爭論,然後在上市日期迫在眉睫的情況下,縮短、再縮短,整個產品開發流程就這麼硬生生地被縮到幾個月就要產出一件產品,這就是現今競爭激烈又低到不能再低的企業盈餘利潤戰爭。

簡單的說完目前在產品設計開發現場的慘況後,再來進入此文的主題─綠色設計,何謂綠色設計?綠色設計的起源說來有趣,其實這是一群自以為要保護地球生態、讓人類可以生生不息生存在這個地球的綠色環保衛道人士所發起的一場消費文化運動。沒錯,我們還是回到消費者身上,然後回頭去批判我們使用的產品到底對這個地球、對生態系統造成如何又如何的破壞。

一九六零年代,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那是冷戰、嬉皮文化、開放與監禁、黑人的自主、越戰與反越戰的大時代,這時如果出現環保衛道人士,你一定也不會覺得奇怪,反而還會大聲叫好、甚至加入他們的行列,去宣導我們應該如何的保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這時候,若正好又有一本探討殺蟲劑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並叫做《寂靜的春天》的書出版,那麼,再加上當時大時代背景,你說會不會是一門好生意呢?結果這本《寂靜的春天》從一九六五到一九七二年,總共被再版六次,一路從歐洲風靡到美洲大陸,這就是最初倡議綠色設計的起源點,各方作用下加上一本書的影響。

很快的,當時的設計業開始被批評與質疑,那些設計師、建築師們被指責用過多的不當材料作為設計與營造之用,這樣的情況終於逼使ICSID〈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於一九六九年的第六屆設計大會選定「設計、社會及未來」作為大會主題,深切探討自工業革命以來,有多少錯誤應該被指正、修改與正視。後來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中,讓「環保、消費、商品」這三位一體的議題得到極大的議論與曝光。

八零年代,我們終於迎來了首批綠色消費者族群。漸漸地,以此為道的環保衛道人士更以幾近瘋狂的態度,強烈的要求企業及設計師、製造業必須要面對他們的質疑與要求等等各種批判。這當中,並非沒有企業想要去維護這個大自然生態系統而遵循環保的心意,只是不可能一步到位。從大環境與政策面看如是說,一開始的呼籲是透過民間組織性的,然後如熱浪般席捲全世界,所有的企業、設計師及製造商全被當成批判的對象,其實一開始的立基點是可以被支持的,畢竟七零到八零年代末期,是人類經濟行為達到高峰的富裕時代,環保意識的抬頭,確實只是大趨勢下必然發生的。只是這種支持過頭之後,這些綠色環保衛道組織一但嚐到一點甜頭後,整個環保意識的呼籲就變成一種變相式的索賄行為,或者說一種勒索,勒索對象還不僅是一般社會大眾,政治人物甚至政府也會成為這些組織索求的對象與來源。有心人士還可以將環保議題上升為政治議題,就好像政治意識上的左派與右派一樣,永遠兜不攏、意見不一致的狀況。

回過頭來,看看設計的部分,其實要做好綠色設計不僅是設計端,消費者端也要負起一些責任,由舊金山簡樸生活團體The Simple Living Collective of San Francisco於一九七七年所出版的《負起責任》〈Taking Charge一書當中,揭示了四個消費準則,包括了對消費者自身所擁有的或購買的是否可以鼓勵綠色行動、自我需求是否滿足或浪費、工作與生活型態及分期付款與維修成本是否能與他人連結、消費形式是否對他人或地球造成影響。此外,一九八六年時,有個劃時代的推進,由英國約翰‧艾金頓設計公司英國設計協會Design Council準備了一本有關綠色設計的提示準則手冊,這裡頭的準則大多與公共利益有關,同時也是約翰‧艾金頓個人針對綠色設計的主要訴求。可惜的是,這樣的準則手冊並不受到環保衛道人士的支持,甚至懷疑他只不過是為了掩飾企業及設計師們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找到一個合理的出口,然後表面上朝向這些準則去努力,實際則還是以企業利潤去思考。

從生產及材料面來看,其實你會發現,很多時候,綠色設計都是環繞著環保議題而衍生出來。例如從產品生產端,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氣體、廢水,甚至多餘的工序造成能源的浪費、裝置有害或化學物質於產品中、產品切割或塑型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氣材料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環保議題,卻是必須被視為綠色設計的一環。開頭我們便提到的生命週期分析〈Life-Cycle Analysis, LCA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分析方法只是告訴我們,當一個產品上市之後,他的銷售存活率到它完全被屏棄丟到垃圾桶這之間的時間有多久。然後我們可以明白的是,我們必須追求的是從「搖籃到搖籃」的目標,可是就會有更多企業、製造商會跟你說我們無法完全達到。

然後是材料,從木材、金屬、紙張、塑膠、玻璃,那一樣最不可取?答案恐怕是木材,可除了紙張,不就是木材最環保嗎?紙張、金屬、塑膠與玻璃,只要願意都可以回收再製,無限重複使用。偏偏木材,砍了來用,那我們要等待新的一棵樹需要多久的時間?此時保護雨林樹木的綠色環保衛道人士又出現了,然後又會演變成無限上綱的政治問題。幸好,現在可以妥協的方式是你砍多少就要回種多少,甚至回種二到三倍回去。問題是,誰來監守?誰來批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不是嗎?無良企業仍在,有良者少也。

所以說,當社會在談綠色設計、設計師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時,有時候我們要回過頭去了解這些源頭是如何走到今天。現在綠色設計有了更顯著的進步,包括政府制定環保標章,表彰那些遵守環保規章的企業與產品,可是這都是表面的,如果你能明白這些都是一體兩面的事情,甚至是政治上的議題的時候,或許你不會贊同那些歇斯底里的綠色環保衛道人士幾近瘋狂的主張。因為最諷刺的是這些衛道組織一面罵著這些企業及設計師,另一面卻不由自主一同存在這個大的消費文化裡頭。到頭來,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綠色設計若要真的達到從「搖籃到搖籃」的終極目標,可能會超過一半的企業都要關門大吉。

重點在於,我們所有的人都要在目前這個極端不平衡的消費者文化中去承擔責任,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與過錯全都推給企業與設計師,許多事本來就是一體兩面。設計師與企業能夠做的就是充分去體認、妥協與思考,若真的要一起努力落實真正的綠色設計〈雖然那一天很遙不可及〉,便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你我都有份。所以下次當我們在談綠色設計的時候,別說什麼都是設計師跟企業的錯,先想想你為這個地球浪費了多少東西,或你實踐過什麼具體綠色行動。

綠色設計這個題目太大,也僅能蜻蜓點水式的論述,其實還可以議論的面向還很多,包括如何徹底實踐綠色設計,從一個產品設計開發案的構想開始,就要有綠色設計的思維導入,每一個階段都要導入,進而在後端的生產製造乃至商品包裝及運輸,運輸的載物等。這不光只需要設計思考而已,應該是要有「綠色設計思考」,沒錯,「綠色設計思考」就是本人所想要提出的概念,只有如此,才能把那遙不可及的目標距離稍微拉近一點。





2016/02/02


參考書目資料:為社會而設計〈 Design For Society 〉 / Nigel Whiteley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