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導入設計思維去推動創新與改變,將設計帶入更接近企業
的核心中去運作,這樣顯而易見的模式,二、三十年前的教科書中
,就明白告訴眾多設計學子這個簡單不過的道理。可是為何到二十
一世紀已經準備過完二十年時,許多較具規模的企業才開始願意將
設計擺入企業核心,願意嘗試新的創意模式讓自己的企業長青呢?
除了經濟模式的改變,供需兩端的失序外,人類在二十世紀最後十
年其實已經開始慢慢走向新的經濟價值時代,在設計科學研究中,
也可以從一些新的設計思維與理論中去窺見。當我們從功能主義的
轉變到情感主義的推展,語意符號思維的設計應用在諸多嶄新與富
有愉悅情感作用的產品上。
而情感主義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更多的人關注的是環境與友善的產
品,進而將產品的價值再度推向另一個象度的發展。一個好的產品
往往都是透過企業與消費者雙向有效溝通的推展,從功能主義到友
善關懷主義,消費者都在其中扮演及關鍵的角色,當然這也是拜消
費文化也跟著時代進展所賜,教育水平的提高,消費者不再被動接
受企業隨意在市場上推出的產品,而是反過來去指正企業推出的那
些根本就不好使用,或是採用不環保的材料來生產製造。
這同樣令人想到六、七十年代曾風靡一波的綠色覺醒運動——即綠
色設計的前身。由中產階級的消費者帶領指正企業與設計師,並拒
絕購買這些非環保材料所生產的產品。因而,今日當任何企業想要
保有持續優良的創新與長期穩健經營,若不在乎消費者的真實想法
是行不通的。因而,不管是有形或無形的價值提供,都是企業需要
想方設法,創造新的消費價值或精神上的愉悅功能來滿足消費者。
也就是如此,企業的營銷策略與設計創新就擺在目前主流的體驗主
義上,營造或創造有形與無形的價值,用設計思維導入營銷策略,
並完全服膺三十年前設計教科書上所寫,以設計為主導的產品開發
策略,將設計思維注入各個部門之中,跳出線性執行的死板,試試
實驗與冒險的非線性破壞創新吧!
2019/02/21
進入設計思維年代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通用設計
通用設計的出發點是一種善的、同理心的設計,根據研究,
歸納出幾個設計的通則供設計師及設計公司參考。通用設計
主要是從身心障礙與高齡者朋友為出發點,衍生出從三歲到
八十歲看到產品就能夠輕易地懂得如何使用與操作。
同時在操作與使用的過程中,沒有障礙或認知錯誤的判斷,
而通用設計的準則上,即是符合幾個通則的規範,除了設計
開發產品時作為參考外,當吾人在評估一個通用設計產品時
,也是一個很好的檢核應用。
.
通用設計理論面世至今也有十餘年,相較於其他設計理論面
世時間來做比較,倘若以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來比擬,大概是
在青少年階段,未來還有寬廣的發展空間,挑戰與趣味仍舊
在其中,等待吾人深究探索。
#設計理論百百種
Learn to Create Accessible Website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Universal Design
2019/01/30
歸納出幾個設計的通則供設計師及設計公司參考。通用設計
主要是從身心障礙與高齡者朋友為出發點,衍生出從三歲到
八十歲看到產品就能夠輕易地懂得如何使用與操作。
同時在操作與使用的過程中,沒有障礙或認知錯誤的判斷,
而通用設計的準則上,即是符合幾個通則的規範,除了設計
開發產品時作為參考外,當吾人在評估一個通用設計產品時
,也是一個很好的檢核應用。
.
通用設計理論面世至今也有十餘年,相較於其他設計理論面
世時間來做比較,倘若以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來比擬,大概是
在青少年階段,未來還有寬廣的發展空間,挑戰與趣味仍舊
在其中,等待吾人深究探索。
#設計理論百百種
Learn to Create Accessible Website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Universal Design
2019/01/30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北京林業大學2018新生錄取通知書
從行銷角度談談
.
設計感十足的北京林業大學錄取通書一出,馬上吸引許多人的
目光,許多事確實需要從細、從小地方做起,若是忽略,或覺
得不重要,那至少也要能保證,忽略這些小地方不妨礙你所追
求的目標。
.
撇開好看的錄取通知書,若真的能換取2019新生的報讀率或許
也挺值得,畢竟學校的操作策略成果也吸了許多人的眼球。若
噱頭搞完之後,沒有換成實質的報讀率,相信這個策略很快就
會在領導一聲令下,嘎然而止。
.
這樣的場景在工作或商場上,其實也很容易看見,出錢的是老
闆,花預算的是底下的員工,點子出來,大家同意,執行後若
成效好,就繼續編列這一份預算,若執行成效不好,出點子的
員工到底要使出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老闆再試試幾次,或是接受
老闆不再編列這份預算的決定呢?
.
行銷學問大,種類百百款,君不見,正面的行銷操作方式不一
定就會成功,北林大操作區區一個簡單的錄取通知書行銷,最
起碼做到吸引眾人眼球的行銷作用。但有時利用負面的行銷,
反而獲得大大的成功喲! 不信,最近不是有家飲品業操作的很
成功嗎?
#連入學也要贏在起跑線 #設計感十足
.
2018/07/20
北京林業大學2018年新生錄取通知書
.
設計感十足的北京林業大學錄取通書一出,馬上吸引許多人的
目光,許多事確實需要從細、從小地方做起,若是忽略,或覺
得不重要,那至少也要能保證,忽略這些小地方不妨礙你所追
求的目標。
.
撇開好看的錄取通知書,若真的能換取2019新生的報讀率或許
也挺值得,畢竟學校的操作策略成果也吸了許多人的眼球。若
噱頭搞完之後,沒有換成實質的報讀率,相信這個策略很快就
會在領導一聲令下,嘎然而止。
.
這樣的場景在工作或商場上,其實也很容易看見,出錢的是老
闆,花預算的是底下的員工,點子出來,大家同意,執行後若
成效好,就繼續編列這一份預算,若執行成效不好,出點子的
員工到底要使出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老闆再試試幾次,或是接受
老闆不再編列這份預算的決定呢?
.
行銷學問大,種類百百款,君不見,正面的行銷操作方式不一
定就會成功,北林大操作區區一個簡單的錄取通知書行銷,最
起碼做到吸引眾人眼球的行銷作用。但有時利用負面的行銷,
反而獲得大大的成功喲! 不信,最近不是有家飲品業操作的很
成功嗎?
#連入學也要贏在起跑線 #設計感十足
.
2018/07/20
北京林業大學2018年新生錄取通知書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ADIFF Tent Jacket
社會設計——可穿式帳篷夾克
設計向來是跟著社會議題,而不斷產生各式解決問題的新
創意,前幾年難民議題在國際間發酵,時值帕森設計學院
的年度得獎學生Angela Luna,也適時的提出難民議題的
其中一項創意方案——一個可以「穿」的帳篷。
Angela Luna透過設計能力解決問題,也為產品與時尚服
飾之間的交互跨域提出一個新的可能,2017 年她更受邀
出席了「TED x Arendal」,並發表演講,為大眾介紹他
的可穿式帳篷夾克。
這款可穿式帳篷夾克預計將於 2018 年 8 月發售,同時
採取買一送一的模式,只要每購買一件可穿式帳篷夾克
,ADIFF這個品牌就會捐一件給流離失所的人。
官網介紹:
https://www.adiff.com/products/tent-jacket
2018/06/17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設計是門好生意?
楔子:
2002年讀了馮久玲的「文化是好生意」,那個時候,
「文創」的概念尚在秧苗等級。馮女士從食衣住行育
樂的角度,全面探討文化力的輸出與輸入。那個時間
點,正是整個亞洲經歷1997金融風暴後,網路1.0快
速興起的年代,於此同時,全世界看見英國彷彿重回
八零年代以創意掛帥的蓬勃經濟力。「文創」為台灣
扁政府時代獨創,白紙黑字寫在以行政院主導的「挑
戰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中。
.
一、文創濫觴
文創法通過後,有許多假文創名目而行投資與吸取政
府經費的專業級文創掮客協助所成立的「文創公司」
。於是有許多冠以文創之名,卻實際上跟「創意」一
點都沒關係的各式琳瑯滿目的商業行為、活動,舉例
:松菸。
.
二、消費時代下的設計
在消費時代下,消費者已主導著產品開發的樣式、功
能、附加價值以及價格以及開發時間等,這通常有著
一群品牌忠誠度族群與品牌游牧民族在左右著。這兩
端的族群大多為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其中又有強烈
生態環保意識強烈的少數極端族群,會特別在意企業
在開發產品過程中,所有環節是否符合他們心中該有
的標準與測試
.
三、綠色設計與設計的未來
數位網路的時代,產品設計的走向將朝向內容精緻化
的方向,以及第二次的文藝復興,舉例:手機及工藝
。職人的觀念日深,如何創造精緻而有溫度的設計是
將情感設計昇華到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從資源匱乏的
未來,更應該思考產品開發的最初到最終階段,是否
能夠一步一步去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設計終極目
標,畢竟,地球只有一個。
.
四、社會與設計
當美學意識抬頭,就是設計的社會責任的開始,但如
果一切過頭,那就會回到六十到七十年代,沒有任何
理由的極欲全盤推翻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擴張。設計
本是個多樣化、豐富性的產業,但現今台灣的美育基
礎還是薄弱,這是事實。美學意識抬頭只是一個開始
,不管是不是學習設計的學生,都應該讓自己的審美
觀念、美學意識有所加強與培養。設計什麼都是,也
什麼都不是,是腦內創意的迸發,也有可能是環境污
染的加害者。
.
五、結語
1.做個有品格與誠信的人,這是做事情的一切基礎,
不管你將來做不做設計
.
2.要進步就要去改變;要追求完美就要不斷改變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
#某場校園演講大綱整理 #舊文補貼
2016/06/12
2002年讀了馮久玲的「文化是好生意」,那個時候,
「文創」的概念尚在秧苗等級。馮女士從食衣住行育
樂的角度,全面探討文化力的輸出與輸入。那個時間
點,正是整個亞洲經歷1997金融風暴後,網路1.0快
速興起的年代,於此同時,全世界看見英國彷彿重回
八零年代以創意掛帥的蓬勃經濟力。「文創」為台灣
扁政府時代獨創,白紙黑字寫在以行政院主導的「挑
戰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中。
.
一、文創濫觴
文創法通過後,有許多假文創名目而行投資與吸取政
府經費的專業級文創掮客協助所成立的「文創公司」
。於是有許多冠以文創之名,卻實際上跟「創意」一
點都沒關係的各式琳瑯滿目的商業行為、活動,舉例
:松菸。
.
二、消費時代下的設計
在消費時代下,消費者已主導著產品開發的樣式、功
能、附加價值以及價格以及開發時間等,這通常有著
一群品牌忠誠度族群與品牌游牧民族在左右著。這兩
端的族群大多為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其中又有強烈
生態環保意識強烈的少數極端族群,會特別在意企業
在開發產品過程中,所有環節是否符合他們心中該有
的標準與測試
.
三、綠色設計與設計的未來
數位網路的時代,產品設計的走向將朝向內容精緻化
的方向,以及第二次的文藝復興,舉例:手機及工藝
。職人的觀念日深,如何創造精緻而有溫度的設計是
將情感設計昇華到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從資源匱乏的
未來,更應該思考產品開發的最初到最終階段,是否
能夠一步一步去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設計終極目
標,畢竟,地球只有一個。
.
四、社會與設計
當美學意識抬頭,就是設計的社會責任的開始,但如
果一切過頭,那就會回到六十到七十年代,沒有任何
理由的極欲全盤推翻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擴張。設計
本是個多樣化、豐富性的產業,但現今台灣的美育基
礎還是薄弱,這是事實。美學意識抬頭只是一個開始
,不管是不是學習設計的學生,都應該讓自己的審美
觀念、美學意識有所加強與培養。設計什麼都是,也
什麼都不是,是腦內創意的迸發,也有可能是環境污
染的加害者。
.
五、結語
1.做個有品格與誠信的人,這是做事情的一切基礎,
不管你將來做不做設計
.
2.要進步就要去改變;要追求完美就要不斷改變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
#某場校園演講大綱整理 #舊文補貼
2016/06/12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RoBot 產業
最早開始對機器人研製產生興趣的,應屬日本這個國家。
日本人有一種很奇特的民族性,對於各式前衛或夢想中的
世界,有一種期待感與實現的志向,這也可以從日本數十
年蓬勃發展的動漫產業中,可一窺一二。
近幾年,當工業4.0這個名詞出現後,機器人與人工智慧
一直是其中所被探討熱度最高的產業名詞。要一個產業成
熟,無非是地基的穩固基礎得以獲得重大的發展。而對於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無疑的便是其國內重工業人才或企業
有可自由伸張的發揮與經營。
對設計領域來說,不管是人工智慧或是機器人工業,我們
都可以深思,這其中帶給設計的衝擊或是可應用的地方會
是在哪裡。
2018/03/31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設計的迎變與應變
現代設計自1850年起發酵、衍生與發展,一百多年走到今
天,隨著人類文明史的漸進發展,各項科技與發明的誕生
,一路將人類送上不可逆的時代浪潮中。從路線的爭討,
到信仰的執著;從工業技藝的追捧到標準生產的制定;從
供需的失衡到物慾過剩的反省。
一百多年來,我們看見了設計專業的分路進擊,學說的創
造與應用,設計要作為一門科學,或是學問探究,還像是
一顆年輕的新星,需要不斷創建與推翻;需要不斷懷疑與
嘗試,等到在作為普世價值之前,還需要時間的淬煉。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更無法斬釘截鐵的告訴你設計專業會
如何變化,畢竟設計往往是跟變這個字息息相關,一加一
等於二的事情,在設計裡不見得會有相同的答案。要能迎
變與應變,方能所知自己得以仰賴生存的可能與機會。
而設計的本身也在迎變與應變,專業分合進擊的時代漸漸
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整合各專業所能提供的綜效,把目
標真正的放在人的身上,在一件議題上,所探討的可以包
括空間、行為、意識乃至本能及學習。
世界設計浪潮如此,若僅在墨守自己所擁有的方寸之地,
恐怕會給這股無可抗拒的大浪給淹沒。放開眼界,學習迎
變與應變,設計學的未來,需要更多的π型人才。
2018/02/27
天,隨著人類文明史的漸進發展,各項科技與發明的誕生
,一路將人類送上不可逆的時代浪潮中。從路線的爭討,
到信仰的執著;從工業技藝的追捧到標準生產的制定;從
供需的失衡到物慾過剩的反省。
一百多年來,我們看見了設計專業的分路進擊,學說的創
造與應用,設計要作為一門科學,或是學問探究,還像是
一顆年輕的新星,需要不斷創建與推翻;需要不斷懷疑與
嘗試,等到在作為普世價值之前,還需要時間的淬煉。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更無法斬釘截鐵的告訴你設計專業會
如何變化,畢竟設計往往是跟變這個字息息相關,一加一
等於二的事情,在設計裡不見得會有相同的答案。要能迎
變與應變,方能所知自己得以仰賴生存的可能與機會。
而設計的本身也在迎變與應變,專業分合進擊的時代漸漸
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整合各專業所能提供的綜效,把目
標真正的放在人的身上,在一件議題上,所探討的可以包
括空間、行為、意識乃至本能及學習。
世界設計浪潮如此,若僅在墨守自己所擁有的方寸之地,
恐怕會給這股無可抗拒的大浪給淹沒。放開眼界,學習迎
變與應變,設計學的未來,需要更多的π型人才。
2018/02/27
訂閱:
文章 (Atom)